認知
今天的課程,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今天的課程,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1.進行實地研究,融入被研究場域的程度與研究所能探究的深度很有關係
2.實地研究強調,被觀察或研究的對象、事物、程序,必須是在沒有人為操弄、影響、創造的情形下自然的發生、表現出行為。
2.實地研究強調,被觀察或研究的對象、事物、程序,必須是在沒有人為操弄、影響、創造的情形下自然的發生、表現出行為。
3.如果被研究之對象,知曉任何關於其被研究的資訊,則將可能影響其反應,因而無法獲知正確的結果。
4.文化─是一群當地人共同的想法及反應
另外,在這堂課前兩天,問了Dr.Jonathan一個問題:當人在解釋其所觀察之事物時,可以從因果的角度去切入,也可以從結構的角度去切入,以及詮釋的角度。那到底什麼是結構性解釋?在半聽半懂得狀況下,我想是這樣的,結構性解釋可以用社會階級來做個例子,可能在一家醫院中,我們觀察到有的病人一直有人前來關心問好,有的病人則沒有任何人的搭理。如果以因果性解釋來說,可能因為兩位病人脾氣一位好,另一位很差,因此一位讓人樂於親近,一位則避之唯恐不及;而以結構性來解釋的話,或許我們可以說,兩位病人被關心程度的不同,是因為兩位病人不一樣的社經地位。可能為人所關心的那一位是一家大公司的老闆,而另一位則是連生活費都靠政府救濟的獨居老人。當然,社經結構只是結構性的其中一種,Dr.Jonathan說,還有其他東西也具有結構性的特性。
一件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解釋面向來解釋,可以用因果,也可以同時使用結構或詮釋,也因此,同樣的事物可以因為不同的解釋面向而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行動
既然實地研究是需要親自涉入研究場域的,我們這週的作業便因而出現練習實地觀察、做筆記的任務。我們需要到圖書館,選擇一個時段,觀察人們在館內某個場域中的行為,照著時間的順序,寫下所觀察到的變化,並因而作出推論,以及根據前人的相關研究對其做出分析等等。
感受
在經過了四週的英式英語授課後,算是漸入佳境,比較適應英式的英語腔調,也較聽的懂Dr.Jonathan在講些什麼,雖然上起課來仍會因為極度的疲累而哈欠連連,不過總算是比之前好的多了。但要到不先看書,便能從只聽Dr.Jonatha的講課中領悟當天要上的課程內容之程度,仍然是一段漫漫長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