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上了一學期的小小回顧建議(意見)(1/14)

本學期最後一堂社會科學研究法的課,老師請同學們做兩兩相互的訪談,不過,礙於人數的原因,我當天的任務卻是做這學期的課程回顧建議。想來想去,其時有很多上課的詳細情景都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不過,在問問同學的意見並加上我以大的面向著眼的方式來回顧後,我提出以下幾點小小的意見/建議:

基礎概念
建議可於學期開始時,便條列出相關基礎概念,讓同學分組查閱,並可於下次課堂上報告,並發問討論

質化研究
能夠帶進一點實作是不錯的(像Dr.Jonathan讓我們做的圖書館觀察作業那樣),不過能夠有檢討比較好

量化研究
1.在統計詞彙上,不需要搞懂數學公式的運作,但建議能更深入說明各個統計名詞及統計方法背後所代表的涵義
2.能夠有實際的例子也會比較容易讓同學了解統計方法的使用

總體建議
1.在各個概念講解完後,建議可多舉例子已幫助概念的瞭解,特別是同學們已經提出來不懂的概念,更需要例子的幫助
2.能夠完整的將課程上過一遍,中間不要有間斷的課程
3.老師的wiki系統,其實可以做為同學們當做學習共筆的平台,可以善加推廣
4.鼓勵同學們每週都一定要看當週教科書的進度,否則比較難以有系統的培養知識

技術部份
Join net
可於學期課程開始時花約一小時請一位學長姐來講解這套軟體,把常用的功能教給大家,讓同學在學期開始還不是很熟悉這套軟體的功能時,便可以進入狀況(可能面兩三堂課同學還在熟悉階段的時候,可以請一位懂軟體的學長姊在課堂中,協助大家認識熟悉軟體的問題,以及解決軟體的狀況。當然如果當堂課的同學可,派人先來熟悉軟體的操作也是很好,就像這學期的易耿一樣)

量化研究(1/7)

認知

今天上量化研究,我對三個概念有更深入的認識及了解:

1.根據所欲研究項目特性而有之不同測量尺度對量化資料處理方式的選擇。
2.各種統計方式在量化資料處理上所代表的不同內涵及意義。
3.量化資料結果所應有的明確闡述方式─是否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感受

統計做為量化資料的處理方法的一種,關心資料中數據的收集、組織、分析和觀察,但其主要關心的是描述如何呈現資料中的方便性、可用性和能被了解的型式(Runyon, R & Haber, A, 2000)。課本上的這句話,我想很能代表對學習量化研究方式後的心情,雖然在統計的方式上,我們拿那些複雜的符號和難以理解的公式沒轍,但統計的意義不在於表面上數據的計算(當然那是一道必經的過程);統計方式的選擇意義、統計結果的內含表達,才是在統計作為量化資料處理主要方法的重點。


行動

這次量化研究的報告,就是一項了解量化研究十分有用的方式。透過對量化研究文獻的逐步檢視,試著以量化研究的思維去了解每個環節為要增進研究正確度而考慮的各種面向,並深入鑽研各個量化資料處理方式背後的意涵,以確實認識量化研究在驗證真相的過程。雖然以後的研究不一定是走量化研究的路線,但下學期的統計學,學的好我想對做什麼樣的研究都會有幫助的。

量化研究報告(12/31)

在各組的報告中,發現大部分的組別,都是選取實驗研究做為報告的主題,或許這個主題所包含的概念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在大家的報告中,第二組的報告呈現,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在ppt的製作上,善用各樣的圖表來表達研究的想法及結果,是讓我覺得十分值得學習之處。而在這第二次報告的準備過程中,我們這組花在研究各種量化資料處理的方式上所花的力氣,則是讓我難忘的地方。

不同於第一次的小組質化研究,我們這次花了大部分的功夫在檢驗一篇篇研究的信效度,從其題目、資料收集方式、取樣、資料處理、直到研究結果呈現以及整體的研究架構,都是我們在嘗試了解一份研究報告的同時,所觀察的各個步驟。每個單獨的處理步驟,不僅是我們了解的對象,各個項目間的組合及其互相的影響,也是信效度考驗上很重要的觀察部分。

在這次報告的製做過程中,對於研究報告做如此詳細的檢證,是很難得的經驗。多次與老師作量化資料處理方式上的討論,讓我們了解到,各種量化資料處理上,並不單單是關係到資料是否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而已(雖然那是每個量化資料處理上的結論),資料處理方式的選擇,牽涉到研究本身所欲探討之結果、取樣方式的不同、研究環境中所各種變化不定的因素。我想,藉由這次從量化研究報告詳細、檢驗式的閱讀,讓我開始接觸到人們是如何了解一件事物真相的方式。